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金牌業務員自己偷買的三張保單

「我的高中同學罹癌,他的爸爸賣掉所有田地救他,但仍挽不回他的生命,而家人經濟也陷入困境。」「另一個同學也罹癌,命雖然救回來了,卻終身癱瘓,同學間一起捐款救助他好多年的時間。」
從事保險業24年的全球人壽展裕營業處業務襄理簡秀雪說。這樣的狀況不只發生在一般人身上,即使是保險從業人員,因為對保險的一念之差,抱憾終身。
2007年,由內勤轉做保險業務的中國人壽駿山通訊處業務經理張凱勝,則分享一個讓人震驚的故事。
張凱勝表示,自己在31歲那年,決定挑戰保險業務,當時有位比他年輕的業務同事不斷勸阻他,沒想到某天,這位同事竟然心肌梗塞,睡眠中離世。「我們清查他保單內容時發現,他竟然1張保單都沒有,他做過保險內勤、外勤,還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張凱勝心痛地說。最後,這位同事的家人只拿到公司團保的50萬理賠,不知能支應多久生活開銷。

醫療制度改變
費用日益增加已是趨勢

看完這些真實的故事,是否還覺得保險很無感?台灣人最常計算投資報酬率,若以投報率來算,保險絕對是投保率第1名,因為你只要花幾千元,就能得到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理賠保障,投報率超過100%。
台灣健保制度被世界各國讚譽,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甚至在2014年赴美國國會簡報台灣的健保制度。然而,經歷一代、二代健保制度改革,住院天數不斷縮短,健保還是大家的醫療保護傘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隨著國人對醫療水準的要求逐漸增高,自費藥物項目增加,醫療費支出在未來日益上升,恐怕是不可逆的趨勢。
這樣的趨勢也早已反映在理賠中。簡秀雪提到,從客戶申請的理賠單據可以發現,每個人付出的醫療費用逐年增加,大家對醫療品質要求提高、健保不補助的自費醫材項目增多是主因。也因如此,簡秀雪從初入行時,保險只有基本保障,因而陸續增加了各種不同的醫療險,包含購買2張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日額總計為8,000元,意外險日額1萬元,重大疾病300萬元等。
今年恰好從事保險業第10年、拿到富邦人壽總保費王的富嵩通訊處業務襄理林哲民,對於醫療費用日增很有感。林哲民提到,2008年時,岳父發現罹患肺腺癌末期,被醫師宣布只剩2週生命,家人極力挽救,一切都用最好的藥物,因為岳父沒有保單,全靠家人存款幫忙。「每年支出醫藥費都以百萬元計算,那2年扣除醫藥費支出後,我完全不用繳稅。」醫療技術日益進步,想要更好、無痛、傷口小的治療技術,健保可能沒有補助,如果要靠保險轉嫁,該怎麼做?
根據事情前中後期 投保不同醫療險以醫療為投保目的,包含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防癌險及意外險等,保障內容各有不同。住院醫療險分為終身醫療險及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前者對住院天數保障較實用,亦即住院天數愈多,保險給付愈多;後者最大的特色則是提供住院期間醫療雜費的支出。重大疾病險主要是針對7項重大疾病,包含心肌梗塞、腦中風、癌症、癱瘓、慢性腎衰竭、器官移植、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自今年1月起,重大疾病也重新定義上市,分為輕度及重度。
癌症險則是只針對癌症理賠,對初次罹癌提供一次給付金,後續的門診化療、放療等,也依保戶投保單位理賠,從500元至數千元不等。而意外險則理賠發生在保戶身上的意外事故,例如車禍、跌倒骨折等。但意外險理賠定義較嚴格,必須符合非疾病、外來、突發性等定義。有些事件來得很「意外」,卻不是意外險的理賠項目。林哲民解釋,住院前或後能提供保險金理賠的多屬於一次給付金,如癌症險、重大疾病險或意外險。以癌症險來說,只要確診為癌症,符合保單條款上的理賠定義,就能拿到一次給付的理賠金。
最常發生情況是,員工透過公司安排的健檢,發現自己罹患癌症。一旦確診,就能憑醫師開的診斷證明書向保險公司請領保險給付。關於住院理賠,屬於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及終身醫療險,防癌險中也有提供因癌症住院天數的日額補助。簡秀雪表示,有投保住院險種,至少不需要擔心住院期間的開銷,也能採用比較好的自費藥物。

預算有限 優先做足住院保障

但預算只有一筆,這麼多的保險聽起來都很需要,該先選哪一種?張凱勝建議,先投保住院醫療險,且最好以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為主。張凱勝解釋,住院醫療險保障範圍最廣,不論因為疾病或意外都能獲得理賠,在住院期間,不需要擔心醫療費用。
為何以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為主?過去醫療險多以住院終身醫療險為主,因為保障終身,且住院就有理賠,但醫療進步後,住院天數減少,住院終身醫療能提供的保障範圍變少了,反而是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比較符合目前醫療環境。住院醫療險的理賠主要為3部分,包含住院病房費、醫療雜費、手術費等。
一次的住院手術費用,在住院天數不斷縮短下,花費最多的有可能是醫療雜費,例如血液、營養針等,均屬於住院期間的醫療雜費,甚至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也屬於醫療雜費的理賠範圍。至於額度要買多少?林哲民說,先思考萬一自己住院了,想住單人房或雙人房?先查自己理想醫院的病房費。
假設想住雙人房,扣除健保補貼後1日為2,000元,則實支實付險的日額就要在2,000元以上。預算再多一些的人,再購買住院定期日額,理賠以住院天數為主,主要是補貼保戶因病中斷收入的日薪補償。保戶能先算出自己1日所得,再以此數字購買住院定期日額。
先求有、再求好
循序搭配防癌險、重大疾病險雖然稱為重大疾病險,也提供7種疾病理賠保障,但根據保發中心數據顯示,有超過8成的理賠,都是賠付給癌症。台灣罹癌時鐘一年比一年快,罹癌人口也不斷在增加,但實際上因癌症而長期住院的人並不多,癌症治療中,平均住院天數都不高。根據衛福部「103年醫療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因癌症而住院的平均天數只有17.3天。
即使有些人因癌症住院的1日理賠金高達1萬元,17.3天頂多只能拿到17.3萬元,罹癌可怕的是出院後療養金、標靶藥物、高價營養品等,你無法預計的開銷。
張凱勝提到,曾有位客戶罹患癌症,醫師建議標靶藥物治療,1顆藥自費需6,000元,1天必須吃3顆,自費1,8000元,「還好這是高資產客戶,連他都感嘆癌症治療真不是一般家庭能負擔得起。」
張凱勝表示,也因癌症出院後的治療費用往往高得嚇人,保戶若有一次金給付,確定罹癌後能先有一筆保險金,才能安心治病。簡秀雪說,保險規畫是採循序漸進的方式,先求有、再求好,依照需求及個人能力慢慢將保障堆疊。若預算許可,重大疾病與防癌險能互相搭配,日後需要長期門診治療,防癌險提供的門診理賠是重大疾病險做不到的。後續照護與失能的補貼,則是簡秀雪現正面臨的嚴肅議題。簡秀雪提到,唯有「情與錢」能讓出院療養病人有勇氣繼續面對未來的路。
沒有人逃得過病與死的風險,病與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生之後,沒有能力去面對。依照需求、幫自己挑張CP值高的健康險,真正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一旦發生改變你人生的疾病,才能無後顧之憂。(財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