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德意志銀行的風暴及重整:百年銀行的浴火重生(公司穩健,股淨比極低,價值投資名單)

擁有149年歷史的德意志銀行,自1998年起進行一連串併購行動,併購信孚銀行、入股華夏銀行、收購德國郵政銀行、收購通用金融公司澳洲及紐西蘭的消費者貸款業務等,版圖不斷擴大,但相繼被處罰。

舉例言之,曾被查到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大賣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美國司法部決定開罰140億美元。消息爆發後撼動全球金融市場,市場擔憂德銀若因此倒閉,恐重創經濟。2016年9月更有消息直指德銀有部分客戶決定撤回資金,道瓊股價聞訊重跌200餘點,德銀股價也應聲跌至歷史新低。

另外,2015年因操控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判賠21億美元),同年美國紐約州聯準會處罰德銀協助移轉伊朗、敘利亞資金。

德銀總裁John Cryan澄清及寫給員工電子郵件,即使媒體謠傳有數名避險基金客戶決定減少往來,大家應該把整體狀況都考慮進去:德銀擁有2,000多萬名顧客。德銀目前仍有超過2,150億歐元的流動性準備,極為寬裕的緩衝,也清楚證明德銀的規劃有多保守。他強調市場上所有的議論都毫無根據。

市場意識到德銀終究不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帶動德銀在美國掛牌的股票飆漲14.02%、收盤價13.09美元,在德國掛牌的股票也在法新社傳出消息後,將早盤的9%失土全收復、終場勁揚6.4%。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透過發言人表示,不會紓困。對德國來說,德銀似乎是「大到不能倒」,不得不出面替德銀解套。

2015年德銀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曝險部位高達41.94兆歐元(約47兆美元)。德國2015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為3.032兆歐元。德銀的曝險部位似乎過於龐大,以及帳面上眾多資產難以估價的問題。其間《德國商務日報》(Handelsblatt)報導,數家德國績優企業的執行長已就德銀的問題進行討論,準備好在有需要時提供注資支援德銀,德銀必須改革其商業模式,後來迅速與美國監管當局達成協議罰款。

德銀2019年第2季在支付策略性轉型費用34億歐元後產生31億歐元淨損,已經認列重要的預期轉型費用,絕大部分的轉型費用對資本部位無衝擊,第2季淨收益有2.31億歐元,較上年同期4.01億歐元為少。扣除轉型費用後,稅前利潤4.41億歐元,較上年同期7.11億歐元減少。

在全球交易銀行、投資銀行及商業銀行與資產管理業務的收益平穩增加,放款增加140億歐元,淨資產流入200億歐元,管理的資產增加到880億歐元,第2季不納入轉型費用非利息支出70億歐元及調整成本57億歐元,非利息支出減少3%,調整成本減少3%。普通股第一類資本比率13.4%,顯示資本部位穩健。將基本財務諮詢/電子證券平台出售予法國巴黎銀行已經開始談判(negotiations on prime finance/electronic equities sale on track),裁撤900名以上員工,2019年6月30日起將2,500億歐元槓桿曝險及650億歐元風險加權資產業務移轉給資本清理部(Capital Release Unit)負責,統一事權。

德銀美國控股公司依陶德法及美國巴賽爾III資本計提相關規定,以2018年11月9日為基礎,預測2019第1季至2021第1季的9季資料進行壓力測試,最不利情境下普通股第一類資本比(Common Equity Tier 1 Capital Ratio)為17.2%,總資本比29.1%,第一類槓桿比(Tier 1 Leverage Ratio)7.5%,分別都較法規規定最低的4.5%、8.0%、4.0%為高,顯現財務狀況屬於穩健。

德銀也重視公司治理,訂定經營準則及企業倫理規章。經過重整後,德銀的財務狀況尚屬穩健,但未來宜改變商業模式,更重視股東權益及社會責任,才能持續維持大型綜合銀行的光彩。(原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