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超越肉類上漲3.71% 美股與投組再創歷史新高(投組YTD +17.57%)

投組成分個股
市場指數

傳統肉5倍價、一個月竟熱賣上千萬!為什麼台灣人愛吃科技植物肉?


4月引進Beyond Meat到現在,富邦媒體科技總經理谷元宏透露,單月業績約1000萬。同樣是植物肉,以豌豆、大豆、香菇與米做成的「新豬肉」,也在引進Jasons超市兩個月後,躍上101店分店單日冷凍肉品類銷售排行冠軍。價格是傳統漢堡肉5倍的Beyond Meat、傳統豬肉3倍價格的新豬肉,為什麼可以開出好成績?

12月9日,富邦媒在記者會中宣示,將集結全家便利商店、摩斯漢堡、里仁、TGI Fridays、Royal Host樂雅樂及自家的momo電視購物、購物網等通路,把引進代理的「超越肉類」(Beyond Meat)擴大推廣。



富邦媒體科技總經理谷元宏提到,4月引進Beyond Meat至今,「我們還沒有全部產品線都具備,這樣大概一個月業績一千萬(台幣)。」其中,「30多歲的年輕運動族群吃得滿多的,」富邦媒董事長林啟峰補充。

Jasons超市澳洲進口和牛漢堡排特價後3片只要100元,相較之下,單片113公克、平均一片售價150元台幣的「未來漢堡肉」(Beyond Meat),與同樣用甜菜根、豌豆、椰子油做成,單支要價150元的「未來熱狗」(Beyond Sausage),為什麼能以5倍高價吸引年輕族群,開出單月千萬業績?

會「流血」的植物肉,積極佈局台灣
陽光普照的小週末,58歲的新加坡工程師謝麟寶在位於台北微風廣場的Beyond Meat台灣首家百貨獨立門市「未來漢堡」(V Burger)前駐足許久,才從植物仿牛肉的未來漢堡(Beyond Burger)和植物仿豬肉做成的新豬肉(OmniPork)中選了一個當午餐,單價180元。(延伸閱讀:素食漢堡對地球友善,但對你來說有更健康嗎?)

來自新加坡的他,拿著手中吃到一半的未來漢堡(Beyond Burger)解說,這比一般的素肉更軟嫩、有口感。「像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還可以做半熟,有紅色的『血』,口感更像牛肉,」吃素20年的謝麟寶說。

「不可能漢堡」,是前兒科醫師及美國史丹佛大學生物化學系榮譽教授派翠克・布朗(Patrick Brown)在2007年創立Impossible Foods後,推出的植物肉產品。兩年後,同姓,但與派翠克・布朗沒有血緣關係的伊森・布朗(Ethan Brown)也創辦Beyond Meat,主攻植物肉技術。

同樣茹素的兩個布朗,都做出口感近似牛肉,而且還會「流血」的植物肉漢堡排。Beyond Meat用的是甜菜根,讓豌豆蛋白、椰子油等成分流出紫色「肉汁」;Impossible Foods則是以酵母提煉出的血紅素(heme),為小麥蛋白、馬鈴薯蛋白、椰子油加上有「血」的視覺效果。

不只技術相異,兩者的策略也大不相同。

Impossible Foods則是看準時機,要在受非洲豬瘟所苦的中國,打下一片江山。11月初,派翠克布朗就在上海的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後,接受美國CNBC採訪時坦言,進軍中國,「商機龐大,現在就是完美的機會。」

Beyond Meat則是大張旗鼓,在台灣及亞洲市場佈局。11月初,Beyond Meat執行總裁高德曼(Seth Goldman)也對路透社透露,預計2020年第1季開始在歐洲生產製造,亞洲則是2020年底前開始生產,因應在地需求。

「新豬肉」也賣到冷凍肉品前3名
Beyond Meat亞洲代理商,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David Yeung)觀察,牛肉是歐美飲食文化裡的要角,但要做亞洲市場不能只有牛肉,還得從關鍵的豬肉下手。(

「在台灣剛推出2個月,反應遠遠超過我們意料,因為經常賣到斷貨,」人在香港的楊大偉在電話中對《天下》透露,「超市的同事告訴我們,在整個冷凍肉系列裡,我們跟幾百種不同的冷凍肉相比,可能銷量都排在前3名。」

跟Beyond Meat一樣,「新豬肉」也兵分三路,不只攻佔速食餐廳,打入台北君悅、萬豪酒店等料理,零售的冷凍包也從9月開始在Jasons超市上架。

面對記者提問,惠康百貨行銷長陳子彥證實,「新豬肉上市後曾經有單店單日衝上冷凍肉排行榜第一的紀錄,」而主要購買族群落在30到40歲之間,素食者比例超過一半。茹素為的不只是宗教信仰,還有注重健康、環保的價值觀。

走進Jasons的門市,也不難發現這款以豌豆、非基改大豆、香菇和米做成的植物肉,就放在冷凍伊比利豬肉、貢丸、火雞肉的中間,還搭配麻婆豆腐、羽衣甘藍的建議菜單,要讓葷食、素食者都有感覺。

只是,相較於同一個冰櫃裡,每100公克售價50元上下的豬絞肉,115公克要價175元的新豬肉,要價不菲。(延伸閱讀:美味不輸西班牙和日本豬 香港人愛上台灣黑豬肉)

等待需求成長、價格下滑的同時,在素食人口比例超過10%、素食文化相對成熟的台灣,植物肉正在用全新的調味方式,挑戰素食者的味蕾。楊大偉舉例,像是以植物肉為內餡的燒賣、水餃等都是可以做的品項。

寫實的肉感太強,素食者不敢上門;肉感不夠紮實,又吸引不了廣大的葷食市場。難的是,怎麼在當地的飲食習慣中,為植物肉找到最佳搭配,設計口味討喜的最大公約數。

微風廣場裡的V Burger,就以新豬肉做成麻辣乾拌麵應戰,在麻辣醬料的助攻下,減少素肉般的口感,同時營造出「接地氣」的台式風味。只是,單份160元的單價,能不能打破葷素之間的界線,還有待時間來證明。

植物肉真的能取代傳統素肉,又贏得葷食者青睞?若能成功跨越價格、飲食文化的鴻溝,植物肉可能再一次顛覆你我的想像。(原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