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今周刊討論的低本益比的的中國金融股+港滬通議題我應該要投資甚麼??

看起來Global X發行的中國金融股ETF( CHIX )感覺應該蠻適合的!!
http://www.moneydj.com/ETF/X/Basic/Basic0004.xdjhtm?etfid=CHIX


今周刊2014/3/19





         

長期投資金融股的要小心了

今周刊2014/3/19
長期投資金融股的朋友們,最近中國兩會召開期間,中國銀行業者強力要求中央限製網路金融產業的發展,但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反而碰到軟釘子,人行行長周小川明確宣示:網路金融的發展是一個新事物,金融業的政策是鼓勵科技應用,政府不會取締餘額寶,周小川的正面回應,也揭示了中國網路金融產業崛起的開端。       

餘額寶是阿里巴巴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專為投資理財推出的網路新產品,因為投資門檻低,回報率高,且遠遠高於銀行定存,於是快速吸引民間資金。短短半年之間,吸引逾八一○○萬戶,吸金達五千億元人民幣(以下同),跟著餘額寶起來的天弘基金,也從沒沒無聞的二線基金公司,一躍為中國第二大基金公司。

**中國網路理財掀起一場新革命**

「餘額寶」快速崛起,也掀開了一場網路理財大戰,最積極迎戰的是騰訊,騰訊利用微信平台成立「微信+理財通」,全面拓展網路理財平台。第一個是網上理財,騰訊利用微信平台銷售理財產品,成立網上理財超市,並建立專屬頁面;第二個是成立網路券商,為國金證券合作成立網上平台,推出手機端自選股,在網路平台的交易費用降到只有○.○二%;三是舉辦網上高端的投資活動,並且舉辦投資講座

但最受矚目的是騰訊與銀河證券推出「定投寶」基金服務,成立網上基金銷售平台;同時騰訊再與二十六家券商合作,並與中信指數公司合作推出「中證騰安價值一○ ○指數」,成立互聯網股票型指數基金。

這場網路金流大戰,從阿里巴巴的餘額寶開始,騰訊全面跟進對打,中國的銀行業、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到指數服務公司全都被動員進去,中國網路理財也掀起一場前所未見的新革命。
   
網路金融風起雲湧,對中國金融產業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大型民企的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坦言,馬雲領軍的餘額寶至少已讓銀行少​​賺二五○億元人民幣,餘額寶對銀行的「殺傷力」有多大,郭廣昌現身說法表示:「幾千元的存款,以前放在銀行里,只能是活期存款,利率是○.三五%,但是現在可以放在餘額寶,餘額寶給大家的利率是六%左右,中間相差超過五%,五%乘以五○○○億元的規模,就是二五○億元左右。」換句話說,這二五○億元人民幣原本屬於銀行的錢,如今透過餘額寶分享給投資人。
      
若以郭廣昌所說的餘額寶影響銀行獲利二五○億元,這對一年賺千億元的中國四大銀行,不過是區區一個小數字,但是星星之火可燎原,網路金融正帶出一個新產業模式。
              
**中國的銀行股慘烈調整**
於是郭廣昌所說的二五○億元,其實過去幾年已經默默給中國的銀行業帶來壓力。第一個最顯著的是中國的銀行業獲利仍在創新高,但是本益比卻愈來愈低,股價也愈來愈難使力。從中國股市來看,二○一三年中​​國上證下跌六.七四%,這其中金融分類指數跌幅逾一一%,地產分類指數跌幅逾九%,雖然IT分類指數大漲逾六五%,但仍無力扭轉上證指數的跌勢;原因是中國的銀行股都在上證掛牌上市,而過去這一年多來,中國銀行股的調整隻能以「慘烈」兩個字來形容。
   
例如全中國最大的銀行--工商銀行,獲利好得不得了,從金融海嘯的○八年算起,那一年工商銀行淨利八二二.五四億元,○九年變成一一一二.二六億元,到一二年已上升到二三八五.三一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是○.六八元。一三年前三季,工銀淨利二○五七.七一億元,一三年淨利可能在二七○○億元左右,EPS可達○.七一元。如果把工商銀行從○八年以來獲利加總,六年間淨利總和是九三三二億元,恐怕是全世界最會賺錢的銀行了。

但是,過去一年來,工商銀行A股卻從四.五三元跌到三.二元,工商銀行獲利耀眼,股價卻跌了三成。若以工商銀行○.七元左右的EPS,本益比只剩下四.五倍,這已是超低本益比水準了;而這個現像不只是工商銀行如此,全中國的銀行股都是。

例如中國建設銀行去年前三季淨利一七六四.八億元,EPS○.七一元,全年淨利可達二三○○億元,EPS約○.九四元,但股價也從五.一九元跌到三.七六元,股價也跌了二七.五%,目前的本益比只有四倍中國銀行去年前三季賺一二○二.一億元,EPS○.四三元,全年EPS約○.五七元,但股價仍從三.二元跌到二.四五元,下跌二四.八%,本益比也只有四.二五倍

其實上證不漲,核心是銀行股使不上力,中國幾家具代表性的銀行,如中國農業銀行從四.四四元跌到二.九四元,交通銀行從五.六八元跌到三.六二元,興業銀行從二十一.四八元跌到八.六一元,光大銀行從三.八元跌到二.三五元,招商銀行從十九.六元跌到九.四一元,浦發銀行從二十四.五八元跌到七.一元,民生銀行從十一.九一元跌到六.九元,銀行股殺到四倍左右的本益比,股價仍在破新低。

另一個更可怕的壽險股獲利已扭轉頹勢,像中國人壽在一○年創下三三八.一一億元的淨利,一二年全年淨利只有一一二.七億元,但去年前三季淨利已達二三八.八八億元,比前一年倍增,但是前三季EPS達○.八四元的中國人壽,股價仍從二十二.七元跌到十二.八八元,以中國人壽全年EPS約一.二元左右的水準,目前本益比只有十倍左右,平安保險、中國太保情況也是如此。


**銀行、壽險、證券股價陷歷史低檔**
另一個是證券業。大多數證券業都面臨網路金流沖擊,中信證券去年前三季淨利三十六.九六億元,EPS○.三四元,股價仍從十五.九七元跌到九.二九元。海通證券去年前三季淨利三十六.九億元,EPS○.三九元,股價也從十三.六九元跌到八.八一元,證券股大多跌到歷史低價區。
     
從銀行、壽險到證券,股價全都陷入歷史低檔區,這兩天中國股市大跌,外資頻呼「恐怖」,關鍵是銀行、壽險股跌跌不休,上證指數甚至跌破二○○○點關卡,這樣的跌勢會令人不安。因為銀行的本益比都已跌到四倍,仍止不了跌勢,那麼背後恐怕意味了中國地產、金融調整恐怕還會更加激烈。
   
從中國網路金融崛起來看,習近平、李克強的新領導班子,有意以新比舊,以崛起的網路力量來替代過去官商勾結的舊體制。中國的銀行業表面獲利亮眼,但那是靠特權壟斷利益而來的,如果把官僚保護傘拿掉,中國的舊金融體系還能不能保有高獲利,恐怕是個問號。現在習李政權向舊體制、舊勢力如薄熙來、周永康開刀,似乎有意讓網路金融崛起的新勢力,來逐漸取代過去靠特權起來的舊勢力。

這可從習近平、李克強近日來走訪馬化騰、馬雲看出端倪,連在美國上市的百度李彥宏,也有意讓百度班師回朝,到中國或香港上市,李彥宏還表示,要讓百度申請設銀行。從這個態勢來看,網路金融領軍中國的趨勢可能逐漸確立。

那麼舊有的金融體制可能要面臨中國快速發展三十幾年後的呆帳洗禮,目前從中國房地產大漲留下的問題,到影子銀行,省市政府欠下的龐大債務,恐怕都要逐步面對。中國銀行股跌到四倍本益比,股價仍無法止跌,代表了背後潛在高額逾放的問題。至少在九○年代,台灣銀行業打銷二兆元新台幣呆帳的陣痛期,中國的金融業恐怕都得面對。


中國的銀行業正進入新舊交替期,舊有的金融體制正面臨網路金流嚴厲挑戰。就像郭廣昌所說,餘額寶對中國銀行業影響是二五○億元,這個二五○億元看似一個小數字,但這個小數字可能會變很大,這才是中國銀行股股價持續探底最核心的問題。
   
**不再追求大者恆大的絕對競爭力**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投資人面對中國劇變的金融產業,必須要有更多新的思惟。第一個迷思是服貿協議通過後,台灣的金融股會大漲,這恐怕只是舊思惟,從九○年代以來,台灣的金融業一直積極爭取要西進,最具代表性的是證券業,但是眾多證券業在中國蹲點二十幾年,卻始終拿不到一張執照,現在即使證券業開放,中國證券業已殺成紅海,台灣的證券業前進中國,恐怕只是去賠錢而已,要想在中國紅海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
銀行業也是如此,一方面是中國的銀行業盛極而衰,獲利可能開始反轉向下。另一個是中國金融體係正鬧錢荒,台灣的銀行業好不容易打呆帳打了二十年,才總算把經營體質弄乾淨,如今若把中國呆帳風險背進來,這可能不是利多,而是利空。

另一方面,中國銀行股本益比只剩下四至五倍,台灣的銀行股西進,若與中國銀行股比價,以目前十五至二十倍的本益比,說不定因為西進,而讓本益比腰斬減半,因此,服貿協議若過,台灣的銀行股可能與中國銀行股比價,而出現另一輪跌勢。

第二個迷思是財政部大夢初醒,現在才想要讓銀行公公並,讓銀行去打「亞洲杯」。其實金融產業興起的是創新機制,不再是追求大者恆大的絕對競爭力。若要比大,工商銀行一年可賺二七○○億元,建設銀行賺二三○○億元,中國銀行賺一六○○億元,農業銀行一年可賺一二○○億元。單看中國四大銀行的獲利就知「嚇死人」。台灣的銀行業不但比不上興業銀行或華夏銀行,現在連北京銀行、南京銀行也拚不過。﹁公公並﹂,不管怎麼並,都很難打﹁亞洲杯﹂。


反而是當大家看到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往網路金流擠壓的時候,台灣應思考鬆綁第三方支付,增加銀行業發展網路金流的商機,而不是陷在舊思惟裡,只知道「公公並」。下一個台灣還要更當心的,當阿里巴巴、騰訊的微信支付等網路金融平台殺到台灣,台灣有無招架的能力。
   
最近,我看到很多投信公司大喊「金融股後市看俏」,很多投信基金操盤人認為三月底金管會可能射出第四箭,政府推出﹁公公並﹂,自由經濟示範區啟動,服貿協議可能過關,因此,金融股後市看俏,其實這也是危險的舊思惟。
   
事實上,今年以來,外資積極減碼金融股,農曆年開紅盤第一天,外資減碼中信金逾六萬張,今年以來,外資持有玉山金從五八.三三%降到五三.八八%,持有元大金也從三六.二%降到三三.七二%,外資對金融股已採取戰略性的減碼,外資在跑,投信卻喊進,形成強烈對比。

其實當大家看到周小川支持網路金流的表態,應該強烈感受中國網路金融將崛起,傳統銀行或壽險可能面對空前撞擊,股價的長空可能才開始。(完)





滬港通 

滬港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

1背景編輯

滬港通由中國證監會在2014年4月10日正式批復開展互聯互通機制試點。 證監會指出,滬港通總額度為5500億元人民幣,參與港股通個人投資者資金賬戶餘額應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港通正式啟動需6個月準備時間。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4月10日的博鰲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 李克強指出,將著重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其中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重要方面。 並稱此後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 同時將在與國際市場更深度的融合中,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1]  

2組成部分編輯

滬港通包括滬股通和港股通兩部分:
沪港通流程图
滬港通流程圖
滬股通,是指投資者委託香港經紀商,經由香港聯合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規定範圍內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港股通,是指投資者委託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規定範圍內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2]  

3聯合公告編輯

在試點項目準備期間,兩地交易所及登記結算機構會聯絡各類市場參與者,確保市場參與者在滬港通正式實行前了解他們參與項目所需符合的所有有關規則、系統和技術要求。 兩地交易所及登記結算機構將就試點項目進展情況(包括預期時間安排)發出進一步公告。 [3]   從本聯合公告發布之日起至滬港通正式啟動,需要6個月準備時間。 [4]  

4實施範圍編輯

試點初期,滬股通的股票範圍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 H股公司股票。 港股通的股票範圍是香港聯合交易所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恆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和同時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雙方可根據試點情況對投資標的範圍進行調整。

5試點條件編輯

試點初期, 香港證監會要求參與港股通的境內投資者僅限於機構投資者,及證券帳戶及資金帳戶餘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 [5]  

6監管執法編輯

證監會及港交所聯合公告指出,將積極增强两地跨境監管和執法合作。 兩地證券監管機構將各自採取所有必要措施,以確保雙方為保障投資者利益之目的,在滬港通下建立有效機制,及時應對各自或雙方市場出現的違法行為。 兩地監管機構將改進目前的雙邊監管合作安排,加強以下方面之執法合作:
完善違法違規線索發現的通報共享機制;
有效調查合作以打擊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跨境違法違規行為;
雙方執法交流與培訓;
提高跨境執法合作水平。 [6]  

7後續工作編輯

證監會下一步將按照有序可控的原則,會同有關各方積極開展以下實施準備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方案,優化業務流程,出台該項業務的規範性文件及配套措施,做好技術準備;二是與香港證監會溝通業務監管及跨境執法問題,對現有的《監管合作備忘錄》進行補充。 同時協調滬港交易所簽署互聯互通的合作協議;三是製定有關交易方式、交易時間安排、信息披露等細則和應急處置方案。 [7]  

8路徑趨明編輯

此前聯合公告對滬港兩市每日滬港通交易分別設定了130億元及105億元的上限 。 該“上限”並非指每日流入總額上限,而是每日買賣之差不能超過的上限,這意味著每個交易日能夠進入滬港市場的資金額度遠遠高於市場預期。
日交易額度應指的是類似“軋差”後的額度,即每日買賣之差不能超過聯合公告指出的上限,以保證人民幣的流入、流出量基本平衡。
聯合公告稱,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截至目前,對何謂當地證券公司尚無明確說法。 “我們就這個問題已多次跟滬港兩地溝通。”一家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的中型證券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掌握的情況是,由於技術門檻並不高,不會對券商範圍做太大限制。” [8]  

9影響編輯

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加强两地資本市場聯繫,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具有以下三方面積極意義:
(一)有利於通過一項全新的合作機制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綜合實力。 滬港通可以深化交流合作,擴大兩地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有利於鞏固上海和香港兩個金融中心的地位。 滬港通有助於提高上海及香港兩地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有利於改善上海市場的投資者結構,進一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同時有利於香港發展成為內地投資者重要的境外投資市場,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三)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滬港通既可方便內地投資者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香港市場,也可增加境外人民幣資金的投資渠道,便利人民幣在兩地的有序流動。 [9]  

10極端情況可以暫停編輯

港交所股本證券與定息產品及貨幣聯席主管陳秉強2014年5月8日表示,一旦出現極端情況,“滬港通”的機制可以暫停。
陳秉強在2014年5月8日出席滬港通傳媒研討會時還表示,滬港通在5月至8月期間舉行參與者推介會,並會要求參與者提交意向書,9月份將會邀請參與者進行市場演習,以確保市場有足夠的準備。
陳秉強指出,“滬港通”的機制下,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相對於A股市值,只有1%左右,預計不會對A股構成大波動。不過,一旦出現極端情況,必要時“滬港通”的機制可以暫停。 但他指出,暫停“滬港通”機制是最後的防線,在極端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如果有個別股票亦涉及極端操作的話,亦可因應當時情況關閉交易通道。
在交易方面,滬港通只能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在現行機制下,額度利用按先到先得原則,此外,只有買盤才受額度監控,投資者在任何時候,不論額度水準,都可輸入賣盤。 在兩地假期交易安排上,如果款項交收日香港市場不開市,滬股通在此前一個交易日也將不開放交易。
港交所表示,根據與兩地銀行的溝通進展,將進一步提升滬港通模式,希望未來可以實現各市場投資者均可完全按照對方市場的交易日進行交易。
陳秉強表示,互聯互通有助於人民幣資金雙向流動,完善資金池的循環,預計人民幣兌換業務的深度將會增​​加。 至於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是否會相應增大,他表示,這將視乎流入流出相對比例,可能會增加離岸人民幣兌換市場的規模,而對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影響也將是正面的。
陳秉強認為,滬股通政策推行後,制度成本會逐漸減少,對人民幣發展有正面影響及創造有利條件,相信會有相關人民幣的定價產品出現。
陳秉強表示,目前銀行與個人每日人民幣兌換上限的限制不適用於券商,因為券商不屬於銀行體系,其人民幣兌換不會影響人民幣資金池的定額。 [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