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輝達領軍 亞馬遜再創新高

Steve投組成分個股表現


市場表現


Nvidia輝達營收超預期  股價飆新高

英偉達本季度整體營收 26.3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 32%, 超過之前華爾街分析師給出的 23.6 億美元; 淨利潤方面本季度同樣再創記錄,達到了 8.38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 55%,超出此前華爾街分析師給出的 5.92 億美元。

英偉達由此扭轉了前兩天持續下跌的股價,股價再次站上 210 美元高點。 而在 13 個月前,也就是 2016 年 1 月 1 號,當時英偉達的開盤價不過 33 美元,兩個價格相差 6 倍多。 而且即便漲勢如此犀利,依舊有華爾街的分析師認為,現在的股價不足以衡量這家企業的價值,分析師給出的最高目標價已經上調到了 250 美元。

為什麼大家都看好英偉達?在整體數字之下,英偉達第三季度表現如何呢?英偉達接下來是否還能繼續「崛起」?接下來雷鋒網就來為你分析一番。

一、整體數據繼續「飆車」




雖然在營收和淨利潤的同比增幅上,2017 年第三季度的兩者都有所下降,但同比 32% 和 55%的增幅,絕對不能算作是差。更何況淨利潤方面的增幅比營收大,說明至少在內部效率上,本季度 NVIDIA 有所精進。



二、GPU 賣的好,成本漲了但控制良好
作為英偉達營收的兩個主要來源,GPU 和 Tegra 處理器的營收對比可以很明顯看出一些趨勢,其中本季度 GPU 產品總共營收了 22.1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31%。這一結果也是源於多方面的因素,例如 Pascal 架構遊戲顯卡的良好表現,數據中心業務的快速成長(下文會說的再細一點)。

雖然從最終營收數字上看,GPU 要比 Tegra 高出不少,但後者同比增幅實際更大,本季度同比增長達到 74%。除了我們非常關心的汽車類業務之外,本季度任天堂 Switch 遊戲機中的 Tegra SOC 晶片也貢獻了一部分。



當然,只看營收也不行,成本的變化同樣值得關注。而在英偉達的公司體系中,主要的成本有兩項。其中研發支出數額為 4.62 億美元,相比上一季度上漲了 11%,有較大變化。而「銷售、生產及日常管理成本」則比較平穩,同比增幅為 24%。

在過去的 3 年裡,英偉達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其實是非常穩定的,季度之間的波動幅度往往也只有個位數, 那麼這 11% 波動和多出來的大約 5000 萬美元背後很可能是英偉達的下一步大動作。至於究竟是什麼產品?那就得等英偉達自己公佈了。

三、營收來源:本季度遊戲貢獻最大

究竟是什麼業務讓英偉達在本季度取得了這麼好的業績呢?從上面的業務板塊營收數字以及比例中不難看出, 遊戲顯卡業務 依舊是英偉達各大業務中的支柱,它不僅帶來了 15.61 億美元的收入,同時還占到了整體營收的 59%。


當然遊戲顯卡的業績大幅度增長也不能掩蓋其他業務所取得的進展, 以本季度為例,數據中心業務就同比增長了 109%,整體收入首次突破 5 億美元。

四、黃仁勳說了啥

對於本季度的表現,英偉達 CEO 黃仁勳也在官方網站上發表了自己的整體看法: 「 眾多的增長因素,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優秀的季度業績。同時我們也很欣喜地看到,世界各地的產業正在加速應用人工智能。 」

同時黃仁勳還透露了目前英偉達的幾大關鍵業務的進展:Volta 架構 GPU 已經被電腦硬件和雲服務供應商接受,全新的 TensorRT 3.0 推動我們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中的持續增長,GeForce 顯卡和任天堂 Switch 遊戲機則正好踏入了遊戲行業的強勁增長中,全新的自動駕駛平台 Drive PX Pegasus 也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納。最終的結論是—— NVIDIA 已經做好了「持續增長」的準備。

總結

在卓越的遠見和強大的技術佈局幫助下,英偉達這輛戰車還在滾滾向前。 當然,這些話從他們自己嘴中說出似乎並不具備公信力,但業界的反應卻是最好的證明。

TO 先前就報導了 Intel 和 AMD 就聯手進行的一次「非常特殊」的人員變動 :11 月 7 日,AMD 宣布該公司的首席 GPU 架構師、Radeon 高級副總裁 Raja Koduri 離職。11 月 8 日,Intel 宣布 Raja Koduri 的加盟並任命其為 Intel 首席架構師,並在新成立的核心和視覺計算事業部(Core and Visual Computing Group)擔任高級副總裁。

按照 Intel 官方博客的說法,在 Raja Koduri 的帶領下,Intel 將在計算、圖像、媒體、機器智能等領域整合和擴展差異化的知識產權,涉及到客戶端& 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一些潛在的機會。

雖說 Intel 和 AMD 歷史淵源頗豐,但兩者放下多年競爭對手的身份,分別拿出自己最看重的實力 (AMD 是人和圖形處理器技術、Intel 是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積累)來 深度合作 。想都不用想,必然是兩者共同對手英偉達的壓力所致。

當然,如何在晚起步這麼多,而且英偉達目前已經擁有絕對話語權的處境下「追趕」?英偉達接下來又能否延續之前的節奏,不斷在產品中展現自己的技術實力?這些應該都是後話了。(雷鋒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