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超越肉類營收成長282% 再創歷史新高

美東時間7月29日盤後,Beyond Meat發布了此前“預喜”過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公司營收6725萬美元,同比大增282%,超越市場預期的5270萬美元;毛利潤2274萬美元,毛利率大幅提升至33.8%,連續三季超過像泰森食品這樣的傳統肉類公司。不過,同時,公司淨虧損也從去年同期的710萬美元上升至至942萬美元,大幅不及預期。

由於宣布了325萬股的增發計劃,盤後直接暴跌13%。其中只有25萬股是公司重新融資,300萬股是包括創始人CEO在內的老股東出售。

第二個特斯拉?

市場已經很少如此一致地認可一家攜帶新技術公司的商業模式了,上次見這番熱推,恐怕還是2013年的特斯拉。

特斯拉是貨真價實的汽車,然而在二級市場上沒人把它當汽車玩。縱使知道所有的汽車行業巨頭都可以下血本進入電動車市場,並且在未來可能從性能、外觀等多方面製造出不遜色於特斯拉的車,投資者依然深深地相信特斯拉的“護城河”,把其估值抬升至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高度。

他們買的不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股票,而是對未來世界的期待。

這樣的觀點在Beyond Meat上重演。我們其實很難把它與現有的食品行業公司對比,因為它運營的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市場。Beyond Meat從大豆等植物原材料製成植物型的“仿肉”,滿足不同消費者“健康”與“環保的需求。

傳統肉類的市場成熟得一塌糊塗,增長與CPI幾乎持平。Market and Markets的市場調研報告顯示,人造肉市場則可能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估計的46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6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6.8%,高於全球大部分國家的GDP增速。

在投資者眼中,這就是一塊藍海,Beyond Meat能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市場份額多少的問題。

盲目自信下的誤區


肉類替代品有兩種,一種是Beyond Meat這樣的植物型仿肉,與千年前中國人發明的“豆腐”有異曲同工之妙,可稱為“豆腐2.0”;另一種是以細胞增殖培養出肉塊、器官,是真正的肉。第一種已經實現了量產,而第二種離商業化還很早。

然後從口感上來說,植物型的仿肉不可避免的還是會與現在真肉出現差別。即便是“真肉”,也很難克非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的飲食“多樣性”的。在歐美,人們對肉類的追求放在牛排和雞胸肉,幾乎很少看到其他器官作為食材,而中國人不但吃牛柳,還要吃牛腩、百葉、牛尾等等……這些食材的口感和味道需要高度分化的細胞來提供,這對目前量產“人造肉”的量產工藝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Beyond Meat實現的“豆腐2.0”時代,可能與大部分投資者想象中的“人工產品隨意替代肉類”的高技術時代,還相距甚遠。

對估值的理解

從商業上來解構,Beyond Meat獲得越來越多餐飲同行的認可。2017年底,“鮮肉”和“凍肉”類產品在其收入中的佔比大致相同,而2018年底,“鮮肉”就佔了超過96%。

同時,本季財報顯示,餐廳等批發和飲食服務的銷售額佔總收入的49.3%,去年同期這一比例是32.4%。越來越多的餐廳也加入與其合作的陣營,包括Wholefoods在內的全美著名的超市都是其合作方,也包括上周三剛剛簽約的Dunkin'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這說明市場的認可也越來越深。

儘管公司表示在不斷加快新產品的研發,Beyond Meat僅憑目前的“素肉”產品也能獲得不錯的指數級增長。

按照“自己人”——承銷券商小摩的估計,Beyond Meat在未來10年內能獲得植物類人造肉市場1000億美元的5%,按照發展路徑就可以實現2020年盈利、2021年正向現金流。可即便如此,以當前230美元一股的價格,以25%的毛利率來算,相當於在2023年前後營收需要超過500億美元,即壟斷大部分市場。

換一種算法,把2019Q2計算在內,按照增發前的股本,Beyond Meat動態市銷率高達64倍,以增發後的股本來算就是417倍。如此高的市銷率也實屬罕見。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人造“素肉”並沒有很深的護城河,包括Beyond Meat在內的商業公司只是這一技術的商業化推廣者,一旦市場規模起來,後繼競爭者便會蜂擁而入。

即便是現在,Beyond Meat面臨的競爭對手也不少。在IPO前賣掉其股份的戰略投資者之一泰森食品便已經開展了自己的素肉計劃。而另一家創業公司“Impossible Foods”在初創階段就拿到了比Beyond Meat更多的融資。

Beyond Meat一路來的職業化操作,背後也是一票專業的管理和投資人,這也是它能領先於比它規模更大的另一家人造肉企業“Impossible Foods”提前上市的原因之一。老虎證券投研團隊發現,這種操作手法與國內的瑞幸咖啡如出一轍。


多重身份的公司


從成長性和技術變革的角度,Beyond Meat很像日新月異的科技類成長公司。從生物和環境的角度,它又與藥品研發企業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肉類食品本身,又是必需消費品。因此,對Beyond Meat的定位也許就是它在二級市場爭議不斷卻始終被熱烈追逐的原因。

說到底,未來還是屬於技術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造肉技術可能一而再地被突破,真正的壁壘是專利,但Beyond Meat目前只有一項專利。也許未來Beyond Meat能在人造肉的世界給我們帶來不斷的驚喜,但現在,一切都還是未知數而已。(原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